2025暑期档:90亿票房背后,2.4亿观众的选择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截至今年8月13日,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已突破90亿元人民币,总观影人次达到2.4亿。这一数据再次印证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复苏的势头。在众多上映影片中,《南京照相馆》以超过23亿的票房成绩稳居榜首,而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则凭借出色的口碑迅速攀升至第二位,并刷新国产2D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值得关注的是,多部影片在上映后出现票房“逆跌”现象,显示电影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首周爆发,更取决于长期持续的口碑发酵。
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观众的购票决策机制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近期一项关于电影宣发方式的观众意见调查显示,“场外因素”对观众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在一项超过1800人参与的“需要避雷的电影宣发方式”投票中,“好内容却错误卖惨”以742票高居首位。观众普遍反感主创团队情绪不稳定的行为,例如公开哭诉、发布“破防”小作文、直播中质问观众“为什么不看”等。这类行为被认为是将作品市场表现不佳的责任推给观众,带有道德绑架的意味,容易激发观众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导演未来作品的接受度。
此外,“夸张宣传,口碑提前大爆炸”位列观众避雷因素的第二名。过度营销容易拉高观众期待,导致实际观影体验与预期产生落差,反而影响影片的真实口碑。第三名则是“难评的低质短视频”,例如某些影片因发布剪辑不当、内容引起争议的营销视频而遭到观众批评,比如《蛟龙行动(特别版)》曾因所谓“需要保密”的宣传视频引发负面讨论。
绝大多数观众强调,优质的内容才是他们选择电影的根本依据。任何试图通过制造话题、煽动情绪或炒作冲突的宣发手段,都不应动摇对作品本身的判断。观众更不希望看到同档期影片之间进行“拉踩”式的舆论战,而是期待电影公司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作品质量和观影体验上。
在正面案例方面,《浪浪山小妖怪》通过发起“为无名小妖怪征名”等活动,成功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和分享欲,实现了有效的自发传播。而《南京照相馆》则凭借影片内容引发的情感共鸣,促使观众自发前往故事原型地点打卡。这种基于作品内容建立的真诚连接,成为影片最好的“彩蛋”与宣传。
电影市场的根本始终在于优质的内容。能够打动人心、经得起时间与口碑检验的作品,最终会赢得观众的认可。华而不实、试图以情绪或道德绑架观众的营销手段,正在被越来越理性的观众识别和淘汰。电影产业需要更加重视内容创作与观众体验,回归讲好故事这一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