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完整版国语版【HD720P/3.8G-MKV】资源分享百度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毛毡道士遇上赛博聊斋:这部动画把蒲松龄的鬼故事玩出了新花样
“这哪是动画片啊,简直就是把《聊斋志异》撕碎了重新缝成一件高定礼服!”北京首映礼散场时,后排戴渔夫帽的男生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确实,当银幕上那个用毛毡材质做的崂山道士”王七”一个跟头翻进墙里时,整个放映厅都响起了”哇”的惊叹声。后来才知道,就这一个镜头,追光动画的渲染农场足足跑了70万核时,相当于普通电脑连续工作80年。
说起来挺有意思,这部《聊斋:兰若寺》的导演名单长得像春运列车时刻表——崔月梅、刘源、谢君伟、邹靖、黄鹤宇、刘一林六个人轮番上阵。这种”导演轮值制”在国产动画里还是头一遭,但意外地契合了原著短篇集的调性。你看过电影就知道,五个故事像五道精致小菜,被”井下说书人”蒲松龄(卢力峰配音)用一根主线串成了冰糖葫芦。
最让人惊喜的要数《崂山道士》的呈现方式。你能想象道士的胡须是用真的羊毛毡一针针”戳”出来的吗?当王七在月下偷学穿墙术时,那些毛茸茸的布料质感,配合着传统水墨背景,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既像小时候奶奶讲的布偶戏,又带着点现代艺术的叛逆劲儿。有场戏是王七撞墙后额头鼓起个包,那个包居然真的像羊毛团一样颤巍巍地抖动,细节控看到这里绝对会心一笑。
说到颠覆改编,《莲花公主》直接把主角改成了小屁孩。原著里那个娇滴滴的蜂国公主,在电影里变成了扎着冲天辫的野丫头,带着男主角在巨型蘑菇森林里上蹿下跳。有段追逐戏特别逗,莲花公主骑着螳螂坐骑,后面追着一群气急败坏的蚂蚁兵,背景里飘着的蒲公英其实都是微型降落伞。这种天马行空的设定,倒真有点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范儿。
当然少不了重头戏《聂小倩》。这次宁采臣(谷江山配音)的声线很有意思,前半段硬得像块棺材板,遇到小倩后突然软得像团棉花糖。最绝的是兰若寺那场戏,树妖姥姥的舌头是用成千上万根藤蔓组成的,每根藤蔓尖上都长着张小嘴,啃食书生精气时发出的”咔嚓”声,听得人后脖颈发凉。但转头就是小倩在水榭给宁采臣弹琴,月光把她的鬼影照得透亮,那些飘在半空的衣袖,分明是参考了宋代《仙女乘鸾图》的线条。
《鲁公女》这段可能最催泪。原著里借尸还魂的桥段,电影给改成了”青春版人鬼情未了”。张于旦(孙路路配音)在雨天背着鲁公女跑过石桥那段,两人衣服上的水渍会随着跑动变换出蝴蝶花纹。后来鲁公女消失时,她穿的那件嫁衣突然散成无数红蜻蜓,有个镜头是蜻蜓停在张于旦睫毛上,翅膀一扇就带出串眼泪——这种浪漫到骨子里的处理,倒是很对现在年轻人的胃口。
要说最大胆的还得是《画皮》。编剧沈君乐他们愣是把这出恐怖戏码改成了婚姻寓言。画皮鬼不再单纯吓人,反而成了某种”婚姻修复师”。有场戏特别耐人寻味:当妻子发现丈夫带回来的美女在半夜蜕皮时,画皮鬼突然转头说了句”你现在看到的,不就是他当年爱上你的样子吗”。这种处理既保留了原著”画人画皮难画骨”的警世意味,又给出了现代情感关系的思考空间。
首映礼结束后,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在采访里说了个细节:他们特意去淄博蒲松龄故居量了老宅子的砖缝宽度,就为了在”井下说书”场景里还原真实的透视关系。这种较真劲儿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连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都夸这片子”把聊斋的留白处画出了新可能”。更逗的是蒲松龄后人蒲胜业,老爷子看完直拍大腿:”早该有人这么折腾老祖宗的故事了!”
现在想想,用毛毡做道士,让孩子演公主,给画皮鬼加台词…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改编,反倒暗合了蒲松龄当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的创作精神。当银幕上卢力峰配音的蒲松龄最后说出”故事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信什么”时,突然觉得,或许这才是打开《聊斋》最正确的方式——就像电影里那个神奇的井口,跳进去的每个人,看见的都是自己心里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