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人物大鹏:电影如镜,映照自我《电影频道》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大鹏的新片里,那个在长安送荔枝的小官儿怎么越看越像我自己
大鹏导演的新片《长安的荔枝》这个暑期档又要和大家见面了。说实话,从《煎饼侠》里那个满嘴跑火车的十八线演员,到《缝纫机乐队》里执着追梦的经纪人,再到《吉祥如意》里直面家庭伤痛的纪录片,大鹏每次都能整出点新花样。这回他直接把镜头对准了唐朝,讲一个叫李善德的小官儿怎么把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的故事。
电影里那个穿着圆领袍、整天为领导跑腿的李善德,活脱脱就是咱们这些打工人的老祖宗。早上天不亮就得去衙门点卯,上司一句话就得跑断腿,月底看着那点微薄的俸禄发愁。最绝的是,他接到的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荔枝变质前从五千里外的岭南运到长安。这不就是现代社畜天天面对的KPI吗?只不过咱们不用骑马送快递,改成了熬夜做PPT。
大鹏这次玩得挺大胆,把现代职场那套直接套在了唐朝人身上。你会看到金碧辉煌的大明宫里,官员们开早会时说着”这个项目陛下很重视”,岭南的驿站小哥抱怨”这荔枝单子又加急”。但奇怪的是,这些穿越感十足的台词放在盛唐背景下居然毫不违和,反而让人会心一笑——原来一千多年前的打工人,和我们操着同样的心。
记得预告片里有个特别戳人的镜头:李善德蹲在驿站墙角啃胡饼,旁边是累得口吐白沫的驿马。他望着手里半块饼发呆的样子,像极了现代人在便利店加班吃便当的瞬间。大鹏特别擅长捕捉这种小人物的高光时刻,《保你平安》里那个为陌生人奔走的墓地销售,《热烈》里在街舞和现实间挣扎的年轻人,现在又多了个为荔枝拼命的大唐社畜。
这片子最妙的是它像面照妖镜,看着看着就会发现自己和李善德重合了。他为保住饭碗硬接不可能任务的样子,不就是年会时被老板画大饼的我们?他计算荔枝保鲜时间的样子,活脱脱是赶项目deadline的职场人。就连他面对杨国忠这样的”大领导”时,那种战战兢兢又不得不赔笑脸的状态,都让人看得膝盖发软。
但大鹏从来不会让观众陷在苦闷里。《缝纫机乐队》里再落魄也要摇滚,《热烈》里再难也要跳舞,这次李善德送荔枝的路上也充满了盛唐版的”公路片”趣味。你会看到这个老实人如何在驿站斗智斗勇,怎么和岭南的果农讨价还价,甚至还得应付突如其来的山贼。这些桥段既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又透着现代喜剧的灵动,就像把《长安十二时辰》和《人在囧途》烩成了一锅。
要说大鹏这几年最大的进步,就是他越来越懂得怎么把深刻的东西讲得轻松有趣。《吉祥如意》里对亲情的探讨沉重得像块石头,到了《保你平安》就开始用荒诞包裹温暖,现在《长安的荔枝》更是把现代人的生存焦虑装进了古装喜剧的壳子里。你看李善德在电影里说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本是浪漫诗句,放在小人物视角下就成了心酸自嘲——大人物们永远看不见底层跑断腿的样子。
这片子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它怎么用大唐盛世照见当下。预告里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当李善德终于把荔枝送到长安,贵妃娘娘轻描淡写说了句”下次要更新鲜的”。这种上级对下级的理所当然,这种用权力碾压普通人努力的现象,放在哪个时代都成立。大鹏很聪明地用历史题材说了现代的事,既躲开了敏感点,又让观众看得心有戚戚。
从《煎饼侠》到现在的《长安的荔枝》,大鹏的电影始终在干一件事:让观众在笑声里看见自己。这次他把我们熟悉的职场焦虑、生活压力,统统打包送回了唐朝,结果发现古今打工人的悲欢如此相通。当银幕上的李善德在驿站之间疲于奔命时,电影院里的打工人都在默默点头——虽然我们不用骑马送快递,但谁还没为领导的突发奇想熬过几个通宵呢?
听说大鹏在采访里说过,他拍电影就是想”把生活中的那点光亮收集起来,再放大给所有人看”。《长安的荔枝》里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瞬间,那些小人物的倔强与温情,大概就是他说的光亮。在这个暑期档,看个古装片还能顺便照照镜子认识下自己,这票钱花得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