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资源分享(BD720P/3.9G-MKV)阿里云原声版未删减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陈佩斯又回来了,这次他带着《戏台》杀回电影院
陈佩斯这个名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对于我们这些看着春晚长大的人来说,那可是如雷贯耳。记得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看他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每一个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后来他突然从电视上消失了,有人说他得罪了人,有人说他去搞话剧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他带着新电影《戏台》杀回来了。
《戏台》这电影挺有意思,改编自同名话剧,讲的是民国初年京城戏班的故事。你想想,那个年代本来就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偏偏戏班子里还闹出一堆荒诞事。电影里有个情节特别逗,一个军阀非要上台唱戏,结果把整个戏班子折腾得人仰马翻。陈佩斯演的就是这个戏班子的班主,一边要应付军阀的胡闹,一边还要保住戏班子的饭碗,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这片子票房也挺争气,上映没几天就破了两亿,单日票房从第三名直接冲到第二名。业内人士预测,按照这个势头,最后票房超过五亿应该不成问题。要我说,这成绩真不赖,毕竟现在电影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能杀出重围的都是狠角色。
说到陈佩斯,不得不提他的喜剧生涯。1979年他演了第一部电影《瞧这一家子》,演个待业青年嘉奇,那时候就显露出喜剧天赋了。后来1984年春晚,他和朱时茂的《吃面条》一炮而红,从此开启了春晚小品的黄金时代。记得《主角与配角》里,他演那个总想当主角的配角,一会儿装英雄一会儿露馅,笑死个人。《警察与小偷》里他演小偷,被抓了还跟警察讨价还价,最后那个悔恨的表情,又好笑又心酸。
电影方面他也挺厉害,”二子系列”《父与子》《二子开店》什么的,塑造了一个个憨厚中带着狡黠的市井青年形象。后来他跑去搞话剧,《戏台》《惊梦》这些作品,把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揉在一起,喜剧也能演出深度来。
陈佩斯的喜剧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接地气。他演的都是小人物,但每个小人物身上都能看到生活的真相。《警察与小偷》里那个小偷,明明干的是坏事,可你就是恨不起来,反而觉得他可怜。《主角与配角》里那个想当主角想疯了的配角,不就是我们身边那些总想出风头的人吗?他特别会设计情节,误会、错位、夸张,这些手法用得炉火纯青。而且他还会把相声的”抖包袱”技巧、戏曲的程式化表演都融进去,节奏把握得特别好。
现在回头看,陈佩斯对中国喜剧的影响真的太大了。他让小品成了大众艺术,证明了小人物也能当主角。他那种”笑中带泪”的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喜剧人。蔡明、冯巩这些后来的喜剧明星,多多少少都受过他的影响。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通过短视频”考古”他的老作品,看完都说”原来以前的喜剧这么高级”。
《戏台》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陈佩斯艺术生涯的一个缩影。他把对喜剧的理解、对传统的尊重、对人性的观察,都装进了这个民国戏班的故事里。看完电影你会发现,那些荒诞的笑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乱世中小人物的无奈与坚韧。这大概就是陈佩斯最厉害的地方——他总能让你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你在笑声中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这么多年过去,陈佩斯还是那个陈佩斯。他不迎合流量,不制造噱头,就老老实实地讲好一个故事,演好一个角色。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这种坚持显得尤为珍贵。《戏台》的成功证明了一点:好的喜剧永远不会过时,真诚的艺术永远有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