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闪网盘 电影资讯 国内首部3D纪录片《新三峡》6.26上映,杨书华力作

国内首部3D纪录片《新三峡》6.26上映,杨书华力作

国内首部3D纪录片《新三峡》6.26上映,杨书华力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三峡遇见阿凡达:一部用3D眼镜看的中国史诗
你见过会”跳”出银幕的三峡大坝吗?《新三峡》里那个185米高的混凝土巨人,在3D镜头下就像要撞破幕布压到观众鼻尖。导演杨书华偷偷告诉我,有个老爷子在重庆首映场看到泄洪画面时,下意识举起胳膊挡水花——这可是他跟踪拍摄三峡三十年的”私藏镜头”,当年用胶片机拍的葛洲坝移民现在都变成4K立体影像了。
国内首部3D纪录片《新三峡》6.26上映,杨书华力作 -1
这片子最狠的不是技术。在人民院线刚看完的观众老周,散场时眼眶还红着。他没想到纪录片能把混凝土大坝拍出温度——那个在夔门绝壁上种树的”当代愚公”,十年种秃了二十把铁锹;移民小镇的火锅店老板娘,把老宅门牌钉在新店墙上;还有总工程师电脑里存着的1997年截流视频,画质模糊得像打满马赛克,却让全场响起掌声。这些故事被杨书华攒了三十年,有些素材是从他1994年《三峡梦》的Betacam磁带里抢救出来的。
国际团队的操作才叫绝。《阿凡达》视效总监康米斯基把水电站涡轮机拍出了变形金刚的机械美感,法国佬雅克·贝汉贡献了航拍秘技——有组镜头是无人机贴着江面掠过,观众能看清浪花里翻腾的鱼苗。最神来之笔是暴雨中检修大坝的工人群像,奥斯卡导演梅里尔坚持用高速摄影,雨滴在3D效果下成了漂浮的钻石,工人们的安全帽反光像流动的星河。
国内首部3D纪录片《新三峡》6.26上映,杨书华力作 -2
你可能不信,这片子藏着11位院士的较真。有个关于库区地质灾害的镜头,中科院院士崔鹏盯着改了七版,最后用卫星遥感图做成了动态演示。解说词里”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这些词,都是水电专家陆佑楣拿着计算器一个个核实的。连片尾字幕里那串长长的学术顾问名单,都是穿着救生衣在考察船上开过论证会的。
当银幕上出现135米水位线淹没老城台阶的镜头时,前排有位阿姨突然举起手机录像——那些长满青苔的石阶上有她年轻时刻的字。这大概就是《新三峡》的魔法,它让教科书里的超级工程变成了有呼吸的活物。现在去影院,你还能赶上看到奉节古城墙在江底的”全息投影”,据说连沉入水底的张飞庙瓦当纹路都还原出来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秒闪网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jun.com/351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