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闪网盘 电影资讯 《新三峡》预告首发:揭秘三峡变迁感人篇章

《新三峡》预告首发:揭秘三峡变迁感人篇章

《新三峡》预告首发:揭秘三峡变迁感人篇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3D镜头对准三峡:老船长的烟斗与移民的新家
“你看这江水,以前可不是这样。”老船长张德贵蹲在趸船甲板上,用铜烟斗敲了敲生锈的栏杆。镜头随着他黢黑的手指下移,3D效果让观众仿佛能触摸到那些被江水浸泡出年轮的锈迹。这是《新三峡》开场十分钟的震撼画面——导演杨书华用三十年积累的信任,才让这位三峡老船工在镜头前如此松弛地掏出心里话。
《新三峡》预告首发:揭秘三峡变迁感人篇章 -1
这位三峡籍导演的摄像机里,装着半部三峡变迁史。1994年他拍《三峡移民》时,张船长还是刚接班的毛头小伙;2003年《中国三峡》里,他正帮着丈量即将淹没的老屋门槛;现在《新三峡》的3D镜头前,他成了为数不多还跑重庆-宜昌航线的老舵手。杨书华说拍他点烟的动作就拍了七遍:”烟丝在立体镜头里飘散的方向,要刚好能带出背后新秭归县城的轮廓。”
好莱坞3D技术之父恰克·康米斯基带着团队来勘景时,在夔门差点弄丢了他的偏振眼镜。这位参与过《阿凡达》制作的专家,发现三峡的云雾比潘多拉星球的特效更难捕捉:”水汽在立体成像里会产生七层景深,我们得用不同的灰阶来区分。”于是观众能看到巫山云雨在银幕上真实流动,移民王秀兰家晾晒的腊肠在前景微微晃动,远处集装箱船正穿过船闸——这些被奥斯卡音效师凯斯·梅林称为”有味道的画面”,确实能闻到江风裹挟着的花椒香。
《新三峡》预告首发:揭秘三峡变迁感人篇章 -2
影片最揪心的段落来自2003年洪灾幸存者李建国。3D摄像机钻进他复建的老宅,墙上的水痕线立体得令人想伸手去擦。当年洪水吞没二楼时,他抱着孙子蹲在房梁上等救援的旧照片,被特效处理成从相框里”浮”出来。现在他的民宿开在185米水位线上,总爱指着玻璃地板下的监测仪器对客人说:”这是中科院给的宝贝,连地壳呼吸都能听见。”
科学顾问团里11位院士吵得最凶的,是怎么用影像解释”清水下泄”。最后银幕上出现一组对比镜头:3D扫描的河床剖面图上,砾石像巧克力豆般滚动;切到岸边护林员手机拍的日常视频,他养的中华秋沙鸭正啄食浅滩上的螺丝。这种”院士看不懂但老百姓秒懂”的处理方式,是剧组在库区跑了二十多个乡镇才找到的平衡点。
《新三峡》预告首发:揭秘三峡变迁感人篇章 -3
移民新村广场舞的场景藏着杨书华的私心。当大妈们跳完《三峡美》转身时,3D镜头突然推向她们背后——某位舞者后颈的皱纹里,隐约可见当年搬迁时写的临时门牌号”127″。这种需要歪头才能看清的细节,是导演坚持用立体摄影机实拍的理由:”数字修复做不出汗渍浸透字迹的质感。”
影片结尾处,老船长的烟斗终于点着了。烟丝的红光在立体银幕上明明灭灭,映着船舷边新安装的北斗导航屏。张德贵突然对着镜头说:”现在过闸不用等信号旗了,可我还是留着这杆老烟枪。”这句话没写在任何一版剧本里,却是杨书华三十年跟拍等待的真实时刻。当3D技术让观众几乎能闻到烟草焦香时,所谓”大国工程”终于具象成可触摸的体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秒闪网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jun.com/3505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