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凭流量得胜,却因流量失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庆余年2》这部剧,如同一场烟花,绚烂夺目,却也留下了一丝遗憾。在万众瞩目之下,本剧登场,却在观众期待中落幕。第一季的故事还未完全收场,第二季的结局又给了我们更多的悬念。无论观众口碑是好是坏,都不能否认《庆余年2》在流量上的成功。然而,追逐流量的背后,也许隐藏着导致口碑下滑的原因。
如今的影视剧,一味追求“大火”“爆款”,最重要的手段便是紧跟观众的情绪价值。无论是甜宠剧还是职场剧,形式各异,但最终都离不开观众对情感共鸣的需求。《庆余年》作为一部源自网络文学的剧集,自然具有天生的优势,因为谁比网络作家更懂得观众的内心呢?
然而,《庆余年》并不仅仅是追求“爽感”,它还有一定的人文性追求,特别体现在主人公范闲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上。这无疑是本剧的亮点,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流量看似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物的思想探讨被淹没在了商业考量之中。
首先,本剧是否需要拍得那么长?第二季结尾处的疑问,观众也曾提出:下一季是否还要等很久才能看到?有网友直言,如果一本小说的情节能在一季内展开,无论口碑还是评分都会更好。但是,本季之所以越来越长,显而易见是为了商业利益。开播后,“每一集里夹杂了多少广告”成为热门话题,明星阵容庞大,制作团队内有很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第二季中的人物设定相较第一季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说是“歪曲”了。不仅女性角色边缘化,男性角色也变得油嘴滑舌,充满了俗套。为了迎合所谓“营销”需要,剧情也开始朝着“情景喜剧”方向发展。
最后,范闲这个主角也开始显露出自相矛盾的迹象。他因为特立独行的性格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但在第二季中,出现了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行为。为了迎合观众情绪,范闲的形象逐渐失真,远离了原著的初衷。
总之,《庆余年2》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但这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部分。经过反思、调整,希望《庆余年》能够迎来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一路坎坷,但这部剧仍然值得期待,因为它证明了网络文学可以走进大众视野,也激励着更多网络作家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希望《庆余年》可以回归初心,实现观众与文本之间的共鸣,给我们带来一场真正深刻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