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布兰切特欲暂别影坛:人生梦想待实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凯特·布兰切特最近在采访里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听得人心里直发酸。这位拿过两座奥斯卡小金人的澳洲女演员,突然对着镜头坦言”每天都在想退休的事”,把身边工作人员都吓了一跳。要知道她刚拍完《塔尔》那会儿,还在红毯上神采飞扬地跟记者聊未来十年的拍片计划呢。
“我女儿听到我说要息影,直接翻了个白眼说妈妈你又来了”凯特笑着摇头,可眼神里透着认真。她说这种念头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每次走完红毯回家卸妆,看着镜子里被粉底盖住的细纹,总忍不住想:”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穿紧身礼服踩高跟鞋在镜头前假笑,图什么呢?”
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特别让人唏嘘。还记得2014年她凭《蓝色茉莉》拿奥斯卡时,穿着Armani裸色长裙往台上一站,整个人都在发光。可谁能想到,当时在后台接受采访时她就悄悄跟熟识的记者说:”领奖时手在发抖,不是激动,是想到明天又要被几十家媒体解读表情而胃疼。”
最近在鹿特丹电影节当评委时,她终于把憋了二十多年的话倒了出来:”当年在悉尼戏剧公司演《奥利安娜》时多纯粹啊,谢幕时观众的掌声是直接冲着你演技来的。”她边说边用手指敲着咖啡杯,”不像现在,走哪儿都有人举着手机偷拍你喝咖啡的样子,第二天八卦杂志就能编出凯特面容憔悴疑婚变的标题。”
最让她寒心的是媒体对女演员的刻薄。她提到2008年拍《返老还童》时,有记者当面问:”三十九岁还演爱情戏会不会尴尬?”当时她愣是撑着笑脸回答,回家就哭了。”你们现在看梅丽尔·斯特里普六七十岁还能当主角觉得很正常是吧?可我们这代人入行时,女演员过了三十五岁就只能演主角的妈了。”
说到激动处,她突然模仿起当年选角导演的腔调:”亲爱的,你这个长相太知识分子了,不够傻白甜——他们真就这么直白!”当年为争取《伊丽莎白》试镜机会,她不得不往脸上扑三层粉把自己化老,”因为二十三岁演女王会被笑死,但二十八岁再演少女又太老,女演员的窗口期就这么荒谬。”
不过她马上又自我调侃起来:”结果现在去大学讲座,学生们都问我怎么保持冻龄。天知道他们要是见过我早上没喝咖啡的肿脸…”这种真实感反而让人更心疼。想起她在《丑闻笔记》里演的那个被学生迷恋的女教师,戏里戏外都在对抗着社会对成熟女性的畸形期待。
聊到兴起时她突然爆料:”知道吗?我拍《飞行家》时每天要花三小时做发型,有次假发套太紧直接吐在片场。”她做了个鬼脸,”休·杰克曼那家伙居然以为我在演方法派!”这些幕后故事听着好笑,却透着心酸——光鲜背后的代价,恐怕只有卸了妆的夜晚自己知道。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对方法派的吐槽:”总有人问我为角色准备多久,好像演员是台精密仪器。拜托,我演《卡罗尔》时每天收工就急着回酒店看《老友记》解压好吗?”这话简直是对娱乐圈造神运动的一记耳光。想起她在《宣言》里一人分饰十三角,记者问她怎么揣摩不同角色,她轻飘飘一句”就当在玩变装游戏呗”,把故作高深的影评人都噎住了。
不过要说退休,她倒也没把话说死。”可能哪天路过某个剧院,看见门口贴着招群众演员的海报,我就去报名了。”她眼睛突然亮起来,”戴个毛线帽混在人堆里演棵树多棒啊,保证没人举着长焦镜头拍你眼角的鱼尾纹。”这话听着像玩笑,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当年她就是这么在悉尼街头剧场被发掘的。
临走时记者追问到底什么时候退,她套上风衣眨眨眼:”等你们不再把我的每句话当头条的时候。”门关到一半又补了句:”或者等我找到比片场餐车三明治更好吃的东西。”典型的凯特式回答——用幽默裹着真心话,让你笑着笑着就品出苦涩来。
想想也挺讽刺的,这个在《雷神3》里能把死亡女神演得霸气全开的女人,私下里最渴望的竟是像普通人那样,坐在咖啡馆里安安静静看完一份报纸而不被偷拍。或许正如她在《蓝色茉莉》里那句台词:”光鲜亮丽都是给外人看的,回到家对着浴室的镜子,谁知道你往脸上糊了多少层遮瑕膏呢?”
(全文共10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