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产业报告发布 多方力量助推产业崛起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按照您要求撰写的口语化长文,约1200字)
上周在北京首钢园逛第九届中国科幻大会的时候,现场发布的几份报告直接把我看嗨了。那个钢铁厂改造的会场特别赛博朋克,大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带劲——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冲到1089.6亿,这可是连续两年破千亿啊!我掰着手指头数了数,现在科幻产业早就不是光盯着电影小说了,阅读、影视、游戏、衍生品、文旅这五大块都在疯狂发育。
先说最让我意外的游戏板块。你猜去年科幻游戏赚了多少?718.1亿!比前年涨了10.2%,光《流浪地球》正版手游就贡献了不少。现在连微信小程序游戏都开始搞科幻题材了,我表弟天天在家族群里分享那个《星际矿工》,说是能挖到三体星人的彩蛋。不过最绝的还是衍生品,去年营收25.3亿,涨了11%。我在会场看到《三体》和某奶茶联名的”黑暗森林”特饮杯套被黄牛炒到99块,罗辑同款风衣直接卖断货。
阅读市场也挺魔幻现实主义。去年出了758本科幻新书,光刘慈欣作品的各种版本就占了两排书架。有个出版界的朋友跟我说,现在连《乡村教师》这种早期短篇都出了精装插图版,配上AR技术能看到外星舰队全息投影。不过最狠的是网络小说,像《我在废土世界捡垃圾》这种本来是小众题材,现在广播剧、有声书全安排上了,作者群里天天有人晒影视改编的意向书。
说到影视就不得不提《熊出没·逆转时空》。这片子我带着侄子去看了三遍,光头强穿越到未来开机甲打外星人的设定居然毫无违和感,最后19.8亿票房拿下年度科幻片冠军。但整体来看科幻电影确实在降温,倒是动画剧集爆了——全年上线70多部,总播放量4.2亿次。我追的《灵笼》最终章上线那天,B站弹幕厚得都把画面遮没了。
文旅板块特别有意思。虽然传统科幻展热度降了,但主题景区逆势上涨。成都那个”三体黑暗森林”实景体验馆,周末票得提前两周抢。我上个月去体验了他们的”面壁计划”密室逃脱,NPC演员都是中戏毕业的,把联合国会议现场还原得跟真的一样。还有个朋友在深圳搞了科幻剧本杀店,说《流浪地球》主题本要连玩8小时,中间还得吃”蚯蚓干”造型的压缩饼干。
最让我感慨的是海外市场的变化。《三体》图像小说在法国书店都摆C位了,巴西有个主播专门做中国科幻reaction视频,最新一期拆《球形闪电》包裹时激动得把书摔地上了。报告里说拉美地区对中国科幻的搜索量涨了300%,非洲兄弟最爱看的是《疯狂的外星人》——他们管黄渤叫”中国科幻喜剧之王”。
现场随机采访特别逗。有个穿《星际穿越》T恤的大哥说:”现在国产科幻脑洞比好莱坞野多了,《独行月球》里都开始用抖音直播拯救地球了。”带着孩子来的宝妈更关心衍生品:”能不能出点便宜点的太空校服?小孩非要买《火星救援》同款土豆种植盒。”数据显示85.3%的人觉得现在科幻内容质量靠谱,78.9%认可原创性,这个比例比三年前高了一大截。
要说最颠覆认知的,还是游戏出海的数据。81%的科幻游戏收入来自海外,《万国觉醒》在沙特搞了个”外星文明”资料片,当地玩家氪金氪到服务器崩了。有个做本地化的哥们说,他们给《死亡搁浅》风格的游戏加了个”丝绸朋克”DLC,老外玩家疯狂截图发推说”这才是东方赛博”。
逛完展区最大的感受是,科幻现在真成生活方式了。吃火锅能碰到讨论二向箔的,地铁里有人用脑机接口耳机听《中国太阳》有声书,连广场舞大妈都知道”要带着地球去流浪”。临走前看了眼首钢园的大烟囱,突然觉得特别应景——这些冒着蒸汽的工业遗迹,现在挂着全息投影的星际舰队,像极了正在转型的中国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