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加菲尔德主演《人造》,瓜达尼诺导演力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卢卡·瓜达尼诺这回可真是憋了个大招——这位拍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意大利导演,今年同时有两部新片在亚马逊/MGM的片单上挂着,而且风格跨度大得让人咋舌。最绝的是,安德鲁·加菲尔德这小子居然在两部电影里都露脸,这日程排得比硅谷程序员还满。
先说说《人造》这部片子。你肯定记得去年OpenAI那场宫斗大戏吧?萨姆·奥尔特曼被董事会扫地出门又光速复职的闹剧,现在要被拍成”人工智能世界的喜剧剧情片”了。编剧西蒙·里奇可是《周六夜现场》的老手,让他来写科技大佬的职场撕逼,估计能把硅谷那些西装革履的精英们黑出天际。听说加菲尔德要演的角色原型就是奥尔特曼,想想他那张娃娃脸要板起来演科技暴君就够逗的——预告片里要是出现他穿着连帽衫在会议室摔键盘的镜头我一点都不会意外。剧组打算夏天在旧金山和意大利取景,不知道会不会真跑去OpenAI总部偷拍几个镜头。
更刺激的是《狩猎之后》,这片子听着就像要把大学教职员的遮羞布扯个稀烂。朱莉娅·罗伯茨演的那个教授,因为帮学生指控加菲尔德演的同事行为不端,结果自己那些见不得光的往事全被翻出来了。想想罗伯茨上次在《永不妥协》里演硬核律师的样子,这次突然要演个身败名裂的知识分子,光是这个反差就值回票价。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十月份北美上映,这排期明显是冲着颁奖季去的——瓜达尼诺怕不是又要给罗伯茨搞个威尼斯影后回来。
最魔幻的是加菲尔德这边刚在《人造》里演完科技新贵,转头就在《狩猎之后》里变成被学生投诉的油腻教授。我打赌这两个角色肯定共用同一套西装,毕竟好莱坞服装间都讲究循环利用。说起来这位蜘蛛侠前男友最近专接这种精神濒临崩溃的角色,上次《塔米·菲的眼睛》里那个癫狂传教士还没演够似的。
亚马逊/MGM这次押宝押得够狠,两部片子一个走黑色喜剧路线,一个玩心理惊悚,摆明了要通吃流媒体和艺术院线。听说他们给瓜达尼诺的创作自由度特别大,毕竟《骨及所有》那种生啃人肉的片子都让他拍了,现在这两部再怎么折腾也吓不着制片人了。不过要说最惨的还是旧金山——在《人造》里要被嘲讽科技泡沫,在《狩猎之后》里大学城又要被扒皮,这座城市在瓜达尼诺镜头里算是彻底社会性死亡了。
现在最好奇的是加菲尔德怎么分配档期。想象一下他早晨还在硅谷片场背AI术语台词,下午就赶到大学城片场和罗伯茨拍撕逼戏,这精分程度堪比他当年同时演《血战钢锯岭》和《沉默》。要是两部电影的宣传期撞车,记者采访时候问错片名可就热闹了——”请问您扮演的AI暴君最后为什么要在教室里骚扰学生?”这种乌龙绝对会发生。
罗伯茨阿姨这次也是拼了,自从《归途》之后就没接过这么沉重的角色。预告片里要是有她砸红酒瓶或者撕学术论文的镜头,我立马买十张票支持。倒是担心迈克尔·斯图巴这些黄金配角,在瓜达尼诺的镜头里永远只能当背景板——还记得《阴风阵阵》里那个存在感薄如蝉翼的校长吗?
要说这两部片子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在解剖当代社会的伪善面具。《人造》撕的是科技乌托邦的包装纸,《狩猎之后》捅的是高等教育的光鲜表皮。瓜达尼诺这意大利人怕不是偷偷进修了社会学,专挑美国人最疼的地方下刀子。等十月两部电影先后上映,估计影评人又要集体高潮,写什么”年度最具撕裂感的双重奏”之类肉麻话——不过说真的,能同时把硅谷和常春藤都黑出翔的导演,好莱坞还真找不出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