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闪网盘 电影资讯 《风起前的蒲公英》6.25艺联院线超前上映

《风起前的蒲公英》6.25艺联院线超前上映

《风起前的蒲公英》6.25艺联院线超前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蒲公英飘向何方:四个农民工子女的歌声与远方
“蒲公英中学”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在北京南五环外这所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里,八百多个孩子就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随时可能被风吹散。纪录片《风起前的蒲公英》镜头对准了合唱团的四个孩子:总爱把校服袖子卷到胳膊肘的张扬、扎着马尾辫总低着头的李婷、总在课间偷偷哼歌的王磊,还有那个总把合唱谱子折成纸飞机的刘洋。
《风起前的蒲公英》6.25艺联院线超前上映 -1
拍摄是从2016年秋天开始的。导演组架好摄像机那天,正赶上老校区要拆迁的消息传来。镜头捕捉到张扬蹲在音乐教室门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五线谱。这个细节后来被剪进了正片——他画的是合唱团正在排练的《送别》。”我们音乐教室的墙皮掉得跟抽象画似的,”李婷在片子里这样说,”但袁老师总说,掉漆的钢琴弹出来的do re mi和施坦威是一样的。”
袁小燕老师是片子里最动人的存在。这个总穿着褪色牛仔裤的音乐老师,会在午休时间给孩子们开小灶补乐理。有场戏拍她蹲在排练室地板上,用粉笔把中央C的位置描了又描,因为那台老钢琴的象牙键早就磨得看不清了。制片人程泓九后来透露,光是这个场景,素材带就拍了十七个版本。
《风起前的蒲公英》6.25艺联院线超前上映 -2
最揪心的是拍到王磊家的那段。摄制组跟着他回到河北农村过年,发现他家的堂屋里摆着台电子琴,用塑料布盖着,琴键上落着晒辣椒面的红粉。王磊爸爸对着镜头搓着手说:”娃唱歌能当饭吃?”接着画面切回合唱比赛现场,王磊站在C位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走音走得全场哄笑,但他闭着眼睛把副歌唱了三遍。
刘洋的故事可能是最戏剧性的。摄制组跟拍到他初中最后一天,看着他真的把合唱谱折成纸飞机从教学楼扔下去。没想到两年后补拍时,这个曾经说要”去深圳打工”的男孩,居然考进了幼师学校的音乐班。导演梁君健说,他们在后期剪辑时特意把这两个镜头叠化在一起,纸飞机落下的轨迹刚好接上他站在新学校琴房里的身影。
《风起前的蒲公英》6.25艺联院线超前上映 -3
影片最妙的是那些非设计的瞬间。比如有场戏拍孩子们在拆迁工地旁排练,卡车扬起的灰尘里,张扬突然开始用美声唱法吼《我的太阳》,把意大利语歌词全唱成了拼音。这个长达三分十二秒的长镜头最后全保留了下来,背景音里还能听见李婷憋不住的笑声和施工队的哨子声。
拍到第二年夏天时,摄制组遇上了最大难题——四个主角要各奔东西了。唐韬导演回忆说,那天他们在操场拍了整整八小时,最后用的却是李婷无意间说的一句画外音:”袁老师,蒲公英飞走的时候会疼吗?”这个镜头现在成了电影海报上的slogan。
剪辑师花了四个月处理毕业典礼那场戏。原始素材里,孩子们哭得东倒西歪,把《送别》唱得七零八落。最后成片版本却选了他们在后台打闹的片段,画面外飘着跑调的歌声。这种处理反而比直接拍泪眼婆娑更有力量——就像制片人说的,”他们早习惯了用嬉笑掩盖离别”。
现在电影要上映了,但故事还没完。上个月补拍时,摄制组发现当年音乐教室的那块掉漆墙面,被袁老师带着新生做成了”声音地图”,每个毕业生都留了段录音在二维码里。刘张铂泷导演悄悄告诉我,扫王磊那个码会听到他唱《送别》,仔细听,背景音里还有当年全班的哄笑声。
6月8日北京点映场,四个孩子都来了。张扬现在在餐厅打工,但每周三晚上会去后海酒吧唱民谣。银幕放到他偷用学校钢琴写歌那段时,现场观众突然听见了画外音——原来他就躲在放映厅最后一排,跟着电影里的自己即兴哼唱起来。这大概就是纪录片最魔幻的时刻,真实和影像突然打破了次元壁。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你会发现制作名单里藏着个彩蛋:四位主角的名字都出现在了”声音助理”的职位栏。这让我想起袁老师在映后谈说的:”他们早不是被观察的对象,这些孩子教会了我们怎么倾听中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秒闪网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jun.com/35342.html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