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展:两岸影人共聚雅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交织的两岸情缘:雅安台湾电影展的台前幕后
第十六届两岸电影展之台湾电影展在四川雅安拉开帷幕时,王阳明正站在影院门口和当地粉丝自拍。这位以《我可能不会爱你》走红的台湾演员,此刻正被一群举着手机的大学生围着,背景里是”品光影台湾·游魅力雅安”的巨幅海报。”没想到在四川还能遇到这么多看过台剧的年轻人,”他边签名边对身旁的夏于乔说,”上次来大陆拍戏还是三年前呢。”
开幕式上,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说起个细节:1982年他参与引进第一部台湾电影《原乡人》时,整个流程要走半年审批。而现在,六部台湾新片能直接在雅安银幕亮相。”《角头-大桥头》里黑帮械斗的霓虹灯场景,和雅安老街的烟火气其实很像。”台下有位本地制片人小声议论。确实,当银幕上出现台北大桥头夜市的热炒摊时,后排观众里传来”跟我们雅安烧烤摊差不多嘛”的嘀咕。
展映片单里藏着不少巧思。林书宇导演的《乒乓男孩》放映那天,现场来了群穿运动服的小学生——雅安体校的乒乓球队员。看到片中台湾少年对着发球机苦练的镜头,有个扎马尾的女孩突然举手:”他们用的发球机和我们训练馆的一模一样!”映后交流时,项婕如被问及表演细节,她提到拍摄时特意观察了大陆乒乓球选手的纪录片,”那种专注的眼神是共通的”。
交流会现场飘着雅安藏茶香。谢飞导演捧着保温杯,和庄景燊聊起1989年他在台湾拍《香魂女》的往事。”当年要绕道香港才能过去,现在你们年轻人多幸福。”这话引得曾国骏监制接茬:”我们拍《交换礼物》纪录片时,大陆团队帮忙联系了福建的台商家庭。”记录片中那个台商小孩在晋江过年收压岁钱的画面,成了现场讨论的热点。
采风活动安排在碧峰峡。张怀秋举着手机拍云雾中的吊桥,突然对同行的娜仁花说:”这里好像《赛德克·巴莱》里的场景。”当地向导闻言笑道:”前年真有台湾剧组来取景,说我们这儿的珙桐树和阿里山的很像。”午后在农家乐休息时,代乐乐发现菜单上有道”台式三杯鸡”,老板得意地介绍:”这是跟台湾游客学的,现在成了招牌菜。”
夜幕降临时,雅安电影院的放映厅依然亮着灯。《夜校女生》的放映结束后,几个女生围着夏于乔问校服细节。大陆版译名《我们的校服时代》被做成霓虹灯牌挂在影院走廊,映得观众脸上的笑容格外明亮。有位戴眼镜的男生指着海报说:”原来台湾高中生也讨厌星期一升旗啊。”这话引得刚走出来的林明谦导演驻足:”我们拍校园戏时,大陆场务帮忙找的课桌椅,和台湾教室里的简直一模一样。”
离影院两条街的茶馆里,黄建新正和台湾同行分析数据:”去年合拍片票房增长18%,但类型还是太单一。”窗外是雅安的夜景,霓虹灯牌上”两岸一家亲”的字样时明时暗。吧台电视机在重播电影展开幕新闻,画面切到张译和台湾演员互教方言的片段,他学的那句闽南语”呷饱未”,意外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