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流星》阿如那、马伯骞上影节首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盛宴:上海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的三重奏
六月的上海总是带着梅雨季特有的潮湿与闷热,但电影爱好者们早已习惯了在这样的天气里穿梭于各大影院之间。2025年的这个夏天,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映盛典”单元像一阵清新的风,带来了三部风格迥异却同样令人期待的新片。这个单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每部电影都是全球首映,而且主创人员会亲临现场与观众互动——想象一下,刚看完电影就能和导演、演员面对面交流,这种体验可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
打头阵的是李霄峰导演的《天马流星》。这位以《少女哪吒》《风平浪静》等作品闻名的导演,这次把镜头对准了拳击场。影片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少年如何通过拳击改变命运的故事。从目前流出的片段看,电影里的拳击场面拍得极为真实,据说主演为此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专业训练。那些汗水浸透背心的特写镜头,拳头击中沙袋的闷响,还有擂台边角铁链晃动的金属声,都让人仿佛能闻到拳击馆里特有的汗水与皮革混合的气味。李霄峰在采访中提到,他想拍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而是”拳头与尊严”的关系——当一个人除了双拳一无所有时,他该如何守护自己最后的骄傲?
如果说《天马流星》是热血沸腾的红色,那么吉田浩太执导的《终点的少女》就是一抹淡淡的樱花粉。这部日本青春片讲述高三女生小枫在得知自己患有罕见病后,如何重新看待生命与友情的故事。从预告片来看,电影避开了同类题材常见的煽情套路,反而用大量生活细节堆砌情感:课桌上用铅笔画出的小涂鸦,放学路上便利店买的草莓牛奶,还有女主角总爱拨弄的头发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小枫在医院天台上对朋友说:”我不是害怕死亡,只是舍不得这些平凡的日子。”吉田浩太擅长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捕捉青春期特有的敏感与脆弱,这次他能否再次打动观众,值得期待。
在一众新片中,《一江春水向东流》的4K方言修复版显得格外特别。这部1947年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执导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修复版不仅画质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恢复了原版中的上海话对白——想象一下白杨饰演的素芬用软糯的沪语说着”阿拉等依回来”,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让老电影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影片中那个战乱年代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跨越七十多年依然能引起共鸣。修复团队透露,最困难的是还原那些已经消失的老上海街景,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照片,甚至找到了当年参与布景的老人的后代进行采访。
这三部片子放在一起很有意思:《天马流星》讲的是用拳头打开未来,《终点的少女》说的是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点,而《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展现了时代洪流中个人的沉浮。它们像是三个不同时空的对话,共同构成了”首映盛典”单元的丰富面貌。上海电影节一直以兼容并蓄著称,既能展现海派文化的精致底蕴,又敢于给新鲜血液展示的舞台。走在电影节期间的上海街头,你可能会在某个转角遇到匆匆赶往映后谈的导演,或者在咖啡馆里偶遇正在讨论电影的学生群体——这种扑面而来的电影气息,或许就是这座城市最迷人的六月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映盛典”单元的所有放映都安排在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这座1933年建成的老影院刚刚完成修缮,保留了当年的装饰艺术风格,新安装的杜比全景声系统又让它跟上了时代。当新电影遇上老影院,当经典修复碰上全球首映,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不正是电影魅力最好的注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