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首映:川话诠释三代女性命运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成都的烟火气撞上三代女人的心事
“你们啷个不问问那些男性视角电影里头的女性角色为啥子都是那个样子嘛?”6月13日北京首映现场,新导演秦天被观众问及片中男性角色多为负面形象时,这个四川汉子直接甩了个反问回去。他执导的处女作《但愿人长久》定档6月17日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现场徐海鹏、杨文这些主创都在,但焦点全在银幕上那三个说四川话的女人身上。
故事在2015年的成都打转。单亲妈妈夏婵带着女儿夏小芒,跟外婆康桂珍挤在老城区一套房子里。菜市场湿漉漉的地面反着晨光,麻将馆里飘出茉莉花茶香,这些细节把成都腌出了味儿。夏婵在超市当收银员,手指头天天在扫码枪上磨出茧子;夏小芒正处在叛逆期,校服裤脚总要偷偷卷起三公分;康桂珍最绝,早上拎着保温杯去公园跳坝坝舞,下午就能跟拆迁办的人吵得整条街都听得见。
这片子妙就妙在不靠啥子惊天动地的剧情。有场戏我记到现在:夏婵深夜下班,发现女儿没带钥匙睡在楼道里。她蹲下去拍女儿的脸,结果姑娘一翻身,校服上沾的全是墙灰。母女俩谁都没说话,但防盗门”咔哒”关上的时候,观众席里好几个女观众都在抹眼睛。导演秦天说这叫”情绪推着故事走”,确实比那些靠车祸绝症推进的戏高明多了。
拆迁这个事在片子里跟第三主角似的。康桂珍天天守着老房子跟开发商较劲,其实心里门清——女儿夏婵当年离婚就是因为没单独婚房,跟公婆挤出矛盾来的。现在轮到外孙女夏小芒了,姑娘在作文里写”我家的阳台能看到最后一片瓦”,被老师当成抒情散文表扬,其实那是真要被拆的屋顶。这些弯弯绕绕不用台词点破,全藏在她们晾衣服、炒菜、数零钱的日常里。
方言在这片子里活过来了。夏婵训女儿时说”你莫跟那些街娃儿裹”,拆迁办的人来量房子时康桂珍吼”爬开些,莫挡到我晒豆瓣”,这些土话比什么配乐都带劲。特别是有场母女吵架戏,夏小芒憋出一句普通话”你们根本不懂我”,夏婵愣了两秒突然笑场:”瓜娃子,跟亲妈拽啥子京片子嘛!”全场观众都跟着噗嗤笑出声,笑着笑着又心酸——这姑娘想逃离的不光是家,还有整个让她觉得土气的生活圈。
业内人看得门清。《日光之下》的导演梁鸣说这片子”把中国电影丢了好多年的市井气找回来了”,《夜幕将至》的菅浩栋更绝,说成都在这片子里”像个会喘气的女人”。最神的评价来自《春江水暖》制作人梁颖,她说导演把成都拍成了”会讲故事的女主角”,那些雾蒙蒙的早晨和湿漉漉的夜晚,全是这个城市在跟观众摆龙门阵。
映后有人问秦天,为啥选女性题材当处女作。这个以前拍纪录片出身的导演挠挠头:”我拍菜市场早市,发现来买菜的全是女的。后来跟拍拆迁户,站出来跟挖掘机对峙的也多是老太太。”他顿了顿,”可能在这个变得太快的世道里,女人才是守着生活本味的那群人吧。”这话说完,现场静了几秒——银幕上夏婵正蹲在拆迁废墟里捡相册,身后”城市建设人人有责”的横幅被风吹得哗啦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