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困牛山》国语版「BD1280P/3.6G-MP4」资源在线看百度网盘未删减完整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银幕亮起,那些跳崖的红军又活了过来
电影《浴血困牛山》开场十分钟,我就把纸巾攥出了汗。银幕上那个叫”锤子”的小战士,正用刺刀挑开老乡家的门闩——他身后是步步紧逼的敌军,面前是缩在墙角发抖的农妇和三个孩子。这个满脸稚气的江西老表突然咧嘴笑了:”婶子莫怕,我们是红军。”说完转身就朝悬崖跑去,像只扑火的飞蛾。
这段戏完全复刻了1934年10月16日的真实场景。当时红六军团52团为掩护主力突围,在贵州石阡县困牛山被湘军包围。敌军故意把老百姓赶在前面当肉盾,八百多名红军最后只剩下十几人时,团长田海清带头跳下了百米悬崖。活下来的司号员陈世荣后来回忆:”崖底全是刺藤,好多同志挂在树上,肠子都摔出来了还在喊口号。”
剧组为了还原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把摄影机架在了真正的困牛山悬崖边。饰演”锤子”的演员告诉我,他每次拍跳崖戏都要吊四十分钟威亚,有次绳索磨断了三根藤条。”但比起当年红军真跳,我这算啥?”他说着突然红了眼眶,”他们很多人还没我年纪大,有的连名字都没留下。”
电影里有个细节特别扎心:红军撤退时在岔路口掰断树枝指向错误方向,故意把追兵引向悬崖。这个情节来自困牛山村老支书蔡应举的证言,他父亲亲眼看见红军边跑边喊:”老乡们快趴下!”后来村民在崖底找到烈士遗体时,发现他们枪膛里都留着最后一颗子弹——宁死也不误伤百姓。
90岁的郑立冰老人观影时哭得像个孩子。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说,银幕上炸开的土块让他想起上甘岭的硝烟:”当年我们连也有个战士,用身体堵枪眼前还回头喊别管我,快转移群众!”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专家指着银幕说:”看那个吹军号的小红军,他原型是司号员何步云,跳崖时军号都没松手。”
最震撼的是片尾的真实影像:2001年,当地村民在悬崖采药时发现了锈蚀的军号、皮带扣和七具相互搂抱的骸骨。银幕突然切换成彩色画面,现在的小学生正给无名烈士墓系红领巾。我后排坐着的几个年轻人,这时候哭得比开场还凶。
导演赵建平告诉我,他们走访了17位红军后代,有个奶奶说到父亲跳崖时突然唱起《十送红军》。编剧柳建伟在军事档案馆泡了半年,连烈士们当天吃的最后顿饭——掺着观音土的苞谷糊都写进了剧本。这种较真儿让电影里的每个弹孔都有出处,每句台词都能在史料里找到影子。
这片子后劲太大了。散场时我看见有个姑娘蹲在消防通道哭,她说太姥姥的哥哥就是跳崖红军之一,”家里等他回家等了三代人”。现在全国有三十多所高校申请了专场放映,贵州省委党校甚至把”困牛山精神”列入了干部培训课程。就像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说的:”有些信仰,真的能让人笑着去死。”
当片尾字幕打出”据不完全统计,困牛山跳崖红军中已确认49人姓名”时,整个影厅自发鼓起掌来。那些消失在1934年深秋的年轻生命,此刻正通过银幕上的硝烟与鲜血,一笔一划地给今天的我们写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