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时代》「HD1080P/3.2G-MKV」国语版资源在线看免费版百度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戛纳电影宫的主会场可热闹了,一帮搞电影的、写科幻的、研究科技的大佬们凑在一块儿,开了个挺有意思的科幻电影国际峰会。主题叫”科幻联结世界,AI重构未来”,听着就带劲儿。我跟你细说说里头那些有意思的事儿。
先说咱们中国的片子。毕赣导演的新作《狂野时代》这次可是进了戛纳主竞赛单元,挺给国产科幻长脸的。这片子讲的是人和AI那点事儿,剧本顾问陈楸帆说这叫”科幻诗电影”,听着就挺新鲜。陈楸帆在峰会开场还专门做了个演讲,题目叫”人工智能共创:中国科幻创作新机遇”,讲得挺实在。他说现在咱们搞科幻创作,得学会跟AI打交道,这玩意儿用好了能整出不少新花样。
法国人那边也不含糊。导演多米尼克·费霍带着他的新片《瓦朗索尔1965》来了,这片子是根据法国历史上一个挺有名的外星人接触事件改编的。制片人史蒂夫·热内说得挺有意思,他说想通过科幻片让中法两国的文化多交流交流。你想啊,法国人拍外星人,跟咱们中国人拍的肯定不是一个味儿,这就有意思了。
说到中外科幻片的区别,焦雄屏老师说得挺在理。她说咱们中国的科幻片啊,讲究的是集体智慧和人类责任感,不像好莱坞动不动就搞个人英雄主义那一套。这话我听着挺对,你看《流浪地球》里头,哪有啥单枪匹马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不都是大伙儿一起使劲儿嘛。
说到AI对电影行业的影响,那帮老外说得可热闹了。Pickford AI的科尔·克利福德说,AI再厉害也得靠人带着,创意这玩意儿还得是人来。Beast Media Group的亚历克斯·巴德尔说得更绝,他说AI让讲故事这事儿变得”民主化”了,以后谁都能整出点像样的东西来。Penned Pictures的约瑟夫·布兰德迈尔倒是挺冷静,他说AI能帮忙分析市场,但最后拍板还得靠人的直觉。反正这帮人最后达成共识了:电影行业得赶紧跟AI搞好关系,多开发点新工具,琢磨琢磨新路子。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个”AI科幻短片计划”。中国有个叫”即梦AI”的平台,今年3月搞了这么个活动,主题叫”AI共生奇观”。他们从一堆科幻IP里挑了30个改编,最后选出8个特别厉害的短片。第一名是刘子瑜的《探戈》,第二名是史训龙的《异影者》,还有《蚊子》《旅客》这些也挺有意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1001颗星球:AI重建地球档案》和《E-spark》,那视觉效果,绝了!
要说这次峰会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就是大家都认准了AI能给科幻电影带来新机会。中西方科幻片的文化差异也挺有意思,各有各的看头。那个AI短片计划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没准以后这就是个新方向。你想啊,以后可能谁有个好点子,跟AI一合作,就能整出个像模像样的短片来,这事儿想想就带劲。
(字数统计:约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