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闪网盘 电影资讯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频道播出,呼吁珍视历史遗产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频道播出,呼吁珍视历史遗产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频道播出,呼吁珍视历史遗产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那场烧了整整15个小时的大火,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心里发颤。2019年4月15日傍晚6点50分,巴黎圣母院屋顶冒出第一缕白烟时,谁也没想到这座856岁的石头建筑会经历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夜。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把这场灾难搬上银幕时,连消防员看了都说”后背又开始冒汗”。
剧组在巴黎郊外1:1复刻了圣母院的木质屋顶结构,用的是中世纪同样的橡木材料。开拍前道具组往木梁上浇了整整两周的阻燃剂,结果实拍时火苗还是窜得比预计高了三米多——这还只是模拟当时实际火势的60%。有个镜头是火焰吞噬”森林”(消防员们对圣母院屋顶木架结构的称呼),摄影师穿着隔热服跪在五米外拍摄,后来发现镜头玻璃都被烤变形了。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频道播出,呼吁珍视历史遗产 -1
真实事件里最戏剧性的细节被原样保留:第一批赶到的消防车带着40米云梯,结果发现起火点在屋顶正中央,云梯根本够不着。电影里有个长镜头跟着消防队长在浓烟里爬螺旋楼梯,他手里攥着的纸质建筑图纸其实和当年现场用的一模一样——那是从市政档案馆翻出来的19世纪维修蓝图。有个消防员在采访里说,他们当时就像”拿着航海图在火山口找路”。
文物抢救那段拍得特别揪心。饰演保安主任的演员真的跟着专家学了怎么用消防毯包裹14世纪的圣物,镜头里他抱着的镀金圣枝其实是复制品,但重量分毫不差——22公斤。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是志愿者们手递手传送油画,这个画面直接复刻了当时的手机视频,连人物站位都没改。最绝的是拍荆棘冠抢救时,道具组做了个带恒温恒湿箱的保险柜,结果主演开拍前紧张到输错三次密码,和当年真实事件里的情况分毫不差。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频道播出,呼吁珍视历史遗产 -2
导演阿诺坚持用真火拍摄有个特别残酷的理由:”CGI火焰永远会骗人,但真实的灼热感会写在演员瞳孔里。”有个场景是消防员在玫瑰花窗下讨论要不要破拆,演员们脸上的汗珠其实不是化妆——片场温度计显示当时有78℃。饰演消防指挥的演员说,有场戏他戴着真实氧气面罩说台词,说到第三句就缺氧头晕了,和当年消防员的体验完全一致。
电影后半段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当消防员终于找到正确起火点(后来证实是电梯电路短路),水枪却因为水压不足只能喷到三分之二高度。这个情节来源于事故调查报告,剧组甚至找到了当年出故障的水泵型号。更讽刺的是,圣母院内部原本装有火灾报警系统,但警报响起时保安误以为是误报,耽误了关键的23分钟——电影里控制室的电子钟特写就停在这23分钟上。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电影频道播出,呼吁珍视历史遗产 -3
巴黎市民自发唱圣歌那段是在原址实拍的。剧组本来只请了30个群演,结果开拍时现场来了两百多人,很多就是当年亲眼目睹火灾的居民。有个老太太牵着狗站在塞纳河岸边,她穿的那件米色风衣和2019年新闻照片里一模一样。拍夜戏时,有个群演突然指着圣母院尖顶喊”看!”,全场瞬间安静——虽然知道是在拍电影,但所有人还是下意识抬头去找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塔尖。
影片最后定格在烧焦的橡木梁截面特写上,这些木材来自13世纪的原始森林。有个植物学家在片尾字幕里指出,要重建同样的屋顶结构,需要52公顷的百年橡树林——相当于78个足球场大小。这可能是全片最震撼的隐喻:人类用八个世纪堆积的文明,可能毁于一个电路老化的下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秒闪网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jun.com/3057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