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闪网盘 电影资讯 “注目未来”评委团揭晓: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阵容

“注目未来”评委团揭晓: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阵容

“注目未来”评委团揭晓: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阵容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今年已经办到第十五届了。这个单元挺有意思的,专门在全球范围内找那些新人导演拍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长片。说白了就是给那些还没什么名气的年轻导演一个露脸的机会。今年这个单元的评委会阵容挺有意思的,主席是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这位可是个狠角色,拍过《撒旦探戈》这种七个半小时的长片,在欧洲影坛地位很高。
其他评委也挺有看头。金晨大家都认识,最近几年演了不少热门剧。日本导演萨布可能国内观众不太熟,但他拍的《盗信情缘》《驾驶》在日本独立电影圈里挺有名的。宋洋是《暴裂无声》里那个哑巴矿工,演技没得说。还有个瑞士导演西里尔·舒布林,去年他的《闪电》在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拿了奖。这么几个人凑一块儿,有搞创作的,有演戏的,还有不同国家的,看片子的角度肯定五花八门。
“注目未来”评委团揭晓: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阵容 -1
我特意去翻了翻今年入围的片子。有部叫《房间里的成年人》的希腊电影,讲的是个失业男人整天窝在家里,连窗帘都不拉开。导演是个90后,把这种丧气劲儿拍得特别真实,镜头老在主角后脑勺上晃悠,看得人浑身不自在。还有部巴西片子《雨季将至》,讲贫民窟里两个小孩的故事,摄影特别野,很多镜头都是偷拍的感觉。这些新人导演有个共同点——穷。设备不怎么样,但想法特别多。
贝拉·塔尔在发布会上说了段挺实在的话。他说现在电影节太多了,到处都是红毯和闪光灯,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连拍摄资金都凑不齐的年轻人。金晨聊到看片时的感受,说有部伊朗电影里女主角全程没台词,就靠眼神演戏,把她看哭了。宋洋提到一部越南电影,里面有个长镜头拍了十多分钟,演员的呼吸声都录得清清楚楚,这种真实感特别打动人。
去年这个单元推出来的《白塔之光》,后来去了柏林电影节。今年有部叫《暴雨过境》的马来西亚电影,讲华裔家庭的故事,镜头特别稳,把那种闷热的东南亚氛围拍出来了,估计也能走远。这些片子有个特点——都没什么大明星,故事也都挺个人的,但就是能让人看进去。
我注意到个细节,今年好多入围导演都是自己扛着摄像机拍的。有部智利电影《午夜牧羊人》,导演同时兼任摄影师,为了拍夜戏,自己改装了台老式摄影机。这种糙劲儿反而成了特色,画面颗粒感特别重,但特别适合讲那个关于流浪汉的故事。评委会好像就吃这套,越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片子,他们越喜欢。
萨布在采访里说,现在全世界年轻导演都在用手机拍电影,这届就有两部是用iPhone拍的。其中一部德国电影《柏林白日梦》,把手机摄像头的局限性变成了优势,那些失焦的镜头反而让城市看起来更虚幻。西里尔·舒布林说这种拍摄方式让他想起自己二十年前用超8摄影机拍片的经历,那时候也是穷,但特别敢玩。
这个单元最让人期待的是闭幕式。不是因为它多隆重,而是评委们会当场吵架。去年就因为一部俄罗斯电影该不该获奖,几个评委争得面红耳赤。贝拉·塔尔脾气大是出了名的,有次为了个长镜头的处理方式,差点把评审表给撕了。但正是这种较真劲儿,才让这个单元选出来的片子都有点东西。
我翻了下前几年的获奖名单,发现个规律:这些新人导演后来混得都不差。2019年获奖的《气球》导演万玛才旦,现在已经是中国艺术电影的标杆人物了。所以别看现在这些片子可能排片少、宣传弱,保不齐过几年就成了经典。这大概就是“注目未来”最实在的意义——把今天的生面孔,变成明天的熟面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秒闪网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jun.com/3052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