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毁?揭秘迪士尼真人《白雪公主》翻车真相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这回可真是把童话给整成”恐怖片”了。新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才一天,国内票房就扑得妈都不认识——首日勉强蹭过百万门槛,连同期上映的B级恐怖片都能骑在它头上撒野。社交平台上全是骂声,有网友毒舌道:”这哪是唤醒童年回忆,根本是给童年上坟。”
要说最让人血压飙升的,就是那些强行复刻的经典场面。当年动画里白雪公主在井边唱《Im Wishing》时,裙摆随着转圈飘成朵百合花的样子美得能当壁纸。可真人版愣是把这段拍成了大型社死现场——女主转圈时裙子像被胶水黏住似的纹丝不动,后边群演的表情管理集体崩盘,活脱脱抖音网红翻车现场。七个小矮人出场那段更绝,动画里他们从山坡滚下来的滑稽样能让人笑出眼泪,现在换成真人叠罗汉,看着就跟建筑工地安全事故似的。
选角这事儿早在上映前就吵翻天了。瑞秋·齐格勒的拉丁裔长相确实和”皮肤白得像雪”的设定差了十万八千里,但真正要命的是她把白雪公主演成了个暴躁版楚门。原版里被小动物环绕着打扫房间的经典桥段,到她这儿直接变成对着兔子吼”别碰我的扫帚”,森林里的鹿看见她都绕道走。有场戏是她被王后的毒苹果噎住后,躺在水晶棺里的表情仿佛在说”这破班老子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剧本改得更是稀碎。宣传时吹什么”新时代独立女性”,结果公主被毒倒后,还是得靠路过的王子人工呼吸救命。最搞笑的是王子的人设——这位工具人兄台全片就三句台词,每次出场都像走错片场的群众演员。王后那边也没好到哪去,原作里对着魔镜发疯的戏多带感啊,现在改成举着粉饼盒喊”魔镜魔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美妆博主在拍带货视频。
其实迪士尼这几年翻车早就不是新鲜事。《小美人鱼》里爱丽儿顶着一头枯草似的红发,《睡美人》被魔改成黑公主大战白人女巫,每次都能在推特上掀起骂战。但这次《白雪公主》特别离谱——你说你要创新吧,经典场景一个不落全照搬;你说你要守旧吧,又把核心人设改得面目全非。就像把鱼香肉丝里的笋丝全换成胡萝卜,还硬说是”创新菜式”。
现在的好莱坞改编有个通病,总爱把”颠覆传统”当遮羞布。白雪公主在动画里给七个小矮人做饭体现的是善良,到真人版就变成”女性被家务束缚”;原版里森林动物帮忙是展现童话魔力,现在非得解读成”压迫自然生态”。有场戏特别典型:当公主准备唱《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时突然刹车,改成”我要当自己的女王”,结果下一秒就被毒苹果放倒——这打脸来得比外卖还快。
迪士尼高层怕是忘了,1937年那版动画师们为了画出白雪公主裙摆的摆动效果,专门跑去观摩芭蕾舞演出;为设计小矮人形象,团队做了三百多版草图。现在这帮人倒好,直接拿AI生成几个场景就敢往上怼。有个细节特别讽刺:动画里王后变的老太婆皱纹都是手工逐帧绘制,真人版里直接套个塑料老年妆,假得连抖音特效都不如。
要说这片子唯一的贡献,就是给电影学院提供了完美反面教材。比如”如何用CGI毁掉童话氛围”——把动画里透着晨曦光的森林做成阴森森的亚马逊雨林;又或者”怎样让歌舞场面尴尬到脚趾抠地”——让一群穿着中世纪服装的群演跳广场舞似的蹦跶。最绝的是七个小矮人设定,为了政治正确硬改成七种肤色七个性别,结果被网友P成彩虹糖广告。
现在想想还挺唏嘘的。当年华特·迪士尼抵押房子做动画的狠劲,现在都变成财报会议上讨论IP变现率的油腻。也许下次他们再改编《灰姑娘》时,会直接让仙女教母说:”亲爱的,现在不兴水晶鞋了,拿好这份婚前协议。”毕竟在米老鼠老爷们眼里,童话的灵魂哪有周边销量来得实在?就是不知道当孩子们看着这些扭曲的童话长大,迪士尼的魔法王国会不会真的变成它自己最害怕的——一座被施了遗忘咒的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