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创造力成空谈?“班味”独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我的世界》变成流水线:一部失去灵魂的游戏改编电影
“这根本就不是《我的世界》!”看完《我的世界大电影》后,北大博士生耿游子民在豆瓣上愤怒地打下3.5分的评价。作为一位从2011年就开始玩《我的世界》的资深玩家,他太清楚这个游戏的精髓在哪里了——那种拿起像素块就能创造整个世界的自由感,那种和朋友们一起搭建城堡到天亮的快乐。但电影院里那两个小时,他感觉自己像被按着头完成一场无聊的跑腿任务。
电影开场就是灾难性的。主角被硬塞进一个”拯救世界”的俗套剧本里,要按部就班地收集五种元素——就像小学生写作文必须凑够八百字。银幕上的角色机械地东奔西跑,观众能清楚看到每个任务节点在发光提示:”去这里!拿这个!”这简直是对游戏精神的侮辱。在真正的《我的世界》里,哪有系统会告诉你该干什么?玩家都是自己决定今天要挖矿还是建房子,是单枪匹马闯地牢还是叫上朋友造过山车。
最讽刺的是电影里的NPC们。按理说这些程序生成的背景角色应该最没个性,结果村民和猪灵反倒比主角团生动得多。有个戴眼镜的村民研究员,会对着工作台碎碎念实验数据;猪灵们交易时眼珠子滴溜溜转的小动作,比主角背诵台词的呆板模样鲜活十倍。而所谓的主角团队?一个模板化的叛逆少女,一个说教味十足的长者,再加个插科打诨的跟班——这套三人组放在任何好莱坞流水线电影里都成立,偏偏不该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视觉风格更是让人困惑。导演似乎对”方块美学”缺乏信心,硬要给草方块加上绒毛质感,给石头贴满写实纹理。结果既失去了游戏标志性的极简魅力,又达不到真正的逼真效果,活像用高清材质包覆盖的劣质MOD。当主角在所谓”壮丽景观”前摆pose时,老玩家们都在怀念游戏里那个朴素的世界:清晨阳光斜照在未渲染的像素树上,比这堆特效堆砌的虚假奇观动人百倍。
更致命的是电影完全搞错了时代。它还在复刻二十年前”孤独英雄拯救世界”的老黄历,可现在的《我的世界》早就是社交狂欢的代名词。全球玩家在服务器里建造的纽约市复制品,中国小学生用红石电路做的计算机,油管上那些千万播放的生存实况——这些才是游戏真正的文化脉搏。而电影里那些故作深沉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推销BP机。
华纳兄弟显然觉得随便套个IP壳子就能圈钱。他们把《我的世界》当成乐高积木式的道具,却忘了这个游戏的灵魂是玩家手里的创造力。当银幕上角色按剧本堆砌方块时,影院里真正的玩家正在手机备忘录画新建筑的草图。或许某天会出现懂行的导演,他能拍出地牢探险时的紧张感,展示红石机械的精密美,甚至捕捉到第一次见到自己搭建的房屋在晨光中矗立时的悸动——但肯定不是这部把自由关进笼子的流水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