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闪网盘 电影资讯 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邓丽君唱起《原乡人》,银幕上那个台湾作家的一生让人泪目
“我张开一双翅膀,背驮着一个希望,飞过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向往的地方…”每次听到邓丽君用她特有的温婉嗓音唱起《原乡人》,眼前总会浮现出电影里那个穿着旧西装、在煤油灯下伏案写作的消瘦身影。这个身影就是钟理和,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一个用生命书写台湾故事的倔强文人。
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1
1980年,导演李行把钟理和的同名自传小说搬上银幕。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秦汉饰演的钟理和站在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台湾海岸线,林凤娇扮演的平妹紧紧攥着他的衣袖,海风把她的头发吹得凌乱。这个镜头一下子就把人拉进那个特殊的年代——1940年,因为同姓结婚不被世俗接受,这对年轻人选择私奔到大陆。当时台湾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钟理和坚持不说日语,宁愿失业也不给日本人做事,这种骨气在电影里通过很多细节展现出来。比如有场戏是他求职时,对方用日语问话,他明明听得懂却故意用中文回答,最后愤然离去的背影特别戳心。
在大陆漂泊的日子里,他们住过大连的贫民窟,在沈阳的冬天里冻得瑟瑟发抖,最困难时北平的出租屋里连煤球都买不起。电影里有段特别真实的描写:平妹在院子里用捡来的树枝生火做饭,锅里只有几片菜叶,钟理和却把唯一的一个鸡蛋偷偷埋进妻子碗底。这些生活细节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况味,但更动人的是他们始终没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在北平期间,钟理和以”江流”为笔名创作,1945年出版了小说集《夹竹桃》。电影里有个令人难忘的镜头:夜深人静时,他趴在炕桌上写作,手指冻得通红,写完一页就赶紧把手伸进棉袄里暖一暖。
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2
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们终于回到台湾,可等待钟理和的却是更残酷的命运。长期贫困拖垮了他的身体,电影后半段经常能看到他咳血的画面。有场戏特别催泪:收到《笠山农场》获奖通知时,他正躺在病床上,颤抖的手连信封都拆不开,是平妹含着眼泪念给他听的。这个获得”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小说二等奖的作品,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荣光。李行导演很克制地处理了钟理和的死亡场景——没有嚎啕大哭,只有平妹默默把他没写完的手稿收进木匣,窗外是笠山连绵的茶园。
现在想来,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是它拍出了知识分子的风骨与乡愁。钟理和一生都在写台湾的泥土味,写农人的汗水和客家话的腔调,可他的精神原乡始终连着大陆的文化根脉。就像电影里反复出现的意象:老家的祠堂、族谱上的汉字、父亲教他临的颜真卿字帖…这些细节都在诉说那个年代台湾人复杂的情感。难怪李行导演说,拍这部电影是想告诉人们”家在大陆,终需归去”。
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1
3月15日下午,电影频道要重播这部《原乡人》了。四十年过去,当邓丽君的歌声再次响起,”在旷野中我嗅到芬芳,从泥土里我摄取营养”,银幕上钟理和的故事依然能让今天的观众热泪盈眶。或许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原乡人,都在寻找着精神的归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秒闪网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jun.com/2982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