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扮演者叶琳瑯逝世,享年93岁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老戏骨叶琳瑯走了,那个把”刘姥姥”演活的老太太**
4月8日深夜11点56分,长春的夜色里传来消息——93岁的叶琳瑯老师永远合上了眼睛。这位从黑白电影时代一路走来的老演员,最后留给大家的,是《红楼梦》里那个扎着头巾、满嘴俏皮话的刘姥姥,是《香魂女》里沉默坚韧的农村妇女,还有五十多部作品里那些鲜活得能让人记住几十年的小人物。
说起叶琳瑯,现在年轻人可能要先翻翻老电影资料。但要是提到李少红版《红楼梦》里那个一出场就带着烟火气的刘姥姥,很多人会”哦”一声恍然大悟。当年剧组选角时,导演盯着这个满脸皱纹却眼睛发亮的老太太,当场拍板:”就是她了!”叶琳瑯把原著里那个看似装疯卖傻、实则心里门儿清的乡下老太太演绝了——贾母带着众人游大观园那场戏,她捧着鸽子蛋说”这得用一两银子一个吧?”时,脸上那种故意夸张的惊讶底下,藏着一丝看透富贵浮云的讥诮,镜头扫过她皴裂的手指特写,比什么台词都扎心。
可要是以为她只会演喜剧角色,那就太小看这位新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演员了。1954年,她第一次在电影《土地》里露脸时,才二十出头。那时候拍电影可不像现在,没有绿幕没有替身,演农妇就得真扛锄头下地。后来在《血色清晨》里,她演个被封建思想逼疯的老母亲,有场戏需要她跪在雪地里嚎哭,零下二十度的外景地,工作人员裹着军大衣都哆嗦,老太太穿着单衣说跪就跪,拍完两条导演喊”过”,她腿都冻得站不直了。
九十年代的电影院里,观众都记得《高朋满座》里那个总爱张罗相亲的街道主任。有场戏她端着搪瓷缸子挨家挨户敲门,嘴上说着”王家闺女配李家小子正合适”,眼睛却偷偷往人家饭桌上瞟——就这么个细节,把那个物质匮乏年代里,热心肠底下藏着私心的市井人物演活了。这片子当年火到连她去买菜,小贩都会学着电影里的腔调喊:”叶主任,今儿又给谁做媒啊?”
最绝的是《香魂女》里的哑巴母亲。全片没一句台词,全靠眼神和手势。女儿被欺负那场戏,她抄起擀面杖冲出去,跑到半路突然蹲在地上无声地抽泣,摄影机从背后拍她佝偻的背影,棉袄上补丁的针脚都在发抖。后来电影学院拉片课常放这段,老师总说:”看看什么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老爷子们更爱念叨她早年演的《小字辈》,八十年代工厂题材的轻喜剧。她演个爱给人牵红线的食堂大妈,总把”我们那时候搞对象啊”挂在嘴边。有场戏她偷偷往小伙子饭盒里多塞了个肉丸子,冲他挤眼睛:”纺织厂新来的女工,我给你打听过了…” 现在看这片子画质都泛黄了,可那种热腾腾的生活气儿,比现在满屏幕的仙侠剧真实多了。
听说叶老师晚年住在长春老城区,有街坊偶尔看见她拎着布袋子去早市,还和卖豆腐的讨价还价。谁要认出她来,老太太就笑:”现在年轻人谁看老片子啊。”可去年《红楼梦》重播,还有弹幕在问:”这个刘姥姥是不是《香魂女》里那个?演得也太好了吧?”
93年的人生,50多部作品,从土改题材的《土地》到新世纪后的《红楼梦》,她像棵老榕树,根扎在生活里,枝桠伸到银幕上。现在树老了,可那些角色——市侩的、精明的、憨厚的、悲苦的——都还在光影里活着呢。